[前言]餐饮创业故事三个(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餐饮创业成功故事案例 篇一永和大王是全国连锁快餐企业,所经营的品均是符合中国人的口味的豆浆、油条、各种稀饭以及中式的小点心。该店设有专门的网站,设有网上订货信箱,开通24小时的电话送货热线,只要你的手指轻轻地拨下号码,永和的员工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把热乎乎的食品送到你的手上。
从1995年12月12日,在上海市长宁区水城路,诞生了“永和大王”的第一家餐厅,截止到2004年4月,”永和大王”已经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深圳5个城市开业将近80家直营分店,工作人员总数超过3000名,成为立足发扬光大中华美食,并专业从事中式快餐连锁经营管理的大型餐饮集团。“永和大王”的成功无疑成为各大中式快餐店竞相效仿的对象,而它也当之无愧地被业内人土称为“卖油条的中国麦当劳”。
套用托尔斯泰一句名言:好的企业都是相似的,不好的企业各有其不好之处。即好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各方面都是做得较好的,而不好的企业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做得不足或不好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永和大王”在经营上的过人之处:
差异化的产品
上海人不太爱吃包子,典型的上海人会搞不清包子和馒头的区别,从这一点上便可见一斑。上海人的传统早餐一般称为“四大金刚”,分别是豆浆、油条、大饼、粢饭团。而这些东西一般由个体摊贩经营,在街边贩卖,其卫生程度可想而知。小贩为了节约成本,炸油条的油一般都反复使用,而经科学证明经常食用这样的油炸出的食物对人体的健康极为不利,容易致癌。另外油条中加有明矾,多吃也对人体不宜。而“永和大王”的产品风味独特、环境整洁,因此相对于几十年、上百年来在路边早点摊上蒙尘的豆浆、油条来说,其产品实现了差异化。其用于煎炸类的油都是百分之百的纯天然的色拉油,且经过一次使用后立即换新油,对于油条的处理,进口国外面粉,这样既加强了油条的松脆度,又减少了明矾的摄入,让食客食得放心,屹得健康。
别人做满汉全席、做酒席式的中餐,永和只做中式快餐市场;别人每天营业ll小时,永和每天营业24小时;别人只开通了电话外送的业务,永和成为国内首家网络订餐并外送的餐厅。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顾客,也为永和争取到了那些在写字楼里忙于工作没时间下来就餐的上班族,并为那些“都市夜归人”吃宵夜找到了好去处。
产品要有独到之处才能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食品,属于一次性消费品,更要追求色、香、味俱全。永和的油条做得要比普通路边卖的油条长三分之一。在“永和大王”中每一件容纳食物的餐具也都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使顾客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吃的过程,更是慢慢享受品味美食的过程。
高档的价格
在当时,上海街头的油条一般只卖五毛钱,然而“永和大王”的卖到了2元钱。其他诸如豆浆、饭团、葱油饼的价格也贵出了好多倍。除了因为要租用店面、进行员工培训、进口高品质原料需要较多的费用等等固定成本的因素,一开始公司定这样的价格的初衷就是为了拉开消费层次,走高档路线,“永和大王”清楚“麦当劳”、”肯德基”的目标顾客群是二十几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因此其第一家店在1995年底在上海开张时,便走“优质、卫生、高价位”之路。把目标客户定位在18岁一45岁之间的中高收入者,从而保持了与洋快餐顾客目标群的错位即不与其正面竞争,而是与其保持一个均衡与互补的状态。另外,考虑到整个大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上海,居民口袋里有了一些钱,日子也不像八个年代过得那么精打细算,那么拘谨了,人们追求更为舒适的消费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而且上海人喜欢求新、求变,喜欢赶时髦,因此高价位并没有让人望而却步,反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阵小浪潮。真正做到了把“永和豆浆”变成一种时尚的品牌,使人们愿意为此多花钱。这样既保证了餐厅经营的收益,也给今后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产品组合在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
精明的连锁
“永和大王”的发展壮大也不是一直都一帆风顺的,2001年由于新添直营店,后续资金难以跟上,到年底公司已亏损5000万。其实,和其他开连锁店的公司一样,永和在公司的初创期一直做的都是烧钱的生意,在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没有表现出来之前,是必然亏损的。以“麦当劳”为例,他们在一个城市要开70多家店,才能收支平衡;而”大家乐”在香港要有35家,才能收支平衡;至于“永和大王”,最起码需要50家店铺。连锁店的经营,最重要的是有精通管理经验的人才,为此永和还专门请了猎头公司从同业人中找高级管理人员。林猷澳说:“管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大踏步提高的,而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将来企业的经营水平。我们看的是长远利益。”另外,“永和大王”总部非常注重加盟者的合约精神。因为一旦一个加盟店不守法,进行违规操作,在食品的配科上出现了问题,致使食物的口味不统一,就会把整个“永和大王”的牌子做坏掉,使得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下降。
跟进的门店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然地发现,“麦当劳”的周围不出二三十米远便有一家“肯德基”的分店,这两家绝对是属于“对着干”的迎头定位,竞争的火药味很浓。”永和大王”也不甘示弱,基本上采取跟进策略,你洋快餐开到哪,我中式快餐就跟到哪。永和认为既然“麦当劳”和“肯德基”选定的店址,首先一定是人潮汇聚地,其次毕竟中餐禾口西餐的消费群体不一样,“永和大王”和他们之间则又存在着一种互补竞争的关系。举例来说在北京西临中国人民大学、南靠双安商场的科学院南路,南北120米、东西80米的弹丸之地,竟云集了10多家快餐业的高手,科学院南路的西侧从南向北一字排开,依次为美国的“麦当劳”、中国的“永和大王”、半亩园快餐有限公司所属的“半亩园”;东侧是日快餐“面爱面”、中国的”馄饨侯”和具有西域风情的“马兰拉面”,在丁字路口的南侧则有”肯德基”……以上各家几乎都是紧挨的,而且店面大小相差不多。竞争是较量,也是交流。排除了地理位置优劣的竞争,最能反应双方的差距,只有看到差距,才会有进步。林猷澳认为,与西式快餐相比,中餐的食品种类比较多,这是中餐的优势,容易吸引更多的顾客。但这也是中餐的劣势,因为食品种类多了,质量就不容易控制。但是从长远讲,中式快餐绝对不会输给西式快餐。
在店面的装饰上,“永和大王”也一直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求新、求变。永和在市场调查中发现,消费者层次在向下延伸,由原先的25至45岁发展到21至45岁。这说明其目标客户正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对于各门店店面的装饰,永和由二代店的古色古香的风格转变为三代店的休闲风格。在上海的淮海路上还开出了旗舰店。
与”麦当劳”夺人眼球的灯箱广告,和高高树立的醒目标识相比,“永和大王”确实有些不起眼,然而大红的门脸:透着中国传统的喜庆气氛,很能赢得普通百姓的认可。店标是位与“肯德基”快餐有着相似之处的慈眉善目的老人形象,这是永和大王创始人 ……此处隐藏8333个字……法是用高压锅闷压,再用砂锅收汁,既保证了速度,又保证了口味。为了提高销售量,他们还做起了“外卖”。
回馈“一毛钱”捐助计划
“我父母亲起初都在我们镇的供销社上班,后来双双下岗,我知道贫困的滋味,所以赚钱了就想帮助一下像我一样的孩子。”从创业之初,魏雅静就决定了每卖出一份快餐,就从利润里拿出一毛钱,捐给需要帮助的儿童。2013年,魏雅静一共卖出了6万份快餐,拿出6000元送到平度市开发区实验小学的6名贫困小学生手里。魏雅静决定今后加盟的分店也会将这个“一毛钱”传统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
现在创业的主力就是90后,他们对未来充满着期待,也充满着冲劲,加盟创业,选择快餐这类行业,也有着非常不错的优势。上面说到的90后女孩卖快餐年赚30万的故事,就是一个小本创业,快速赚钱的成功例子。
餐饮创业成功故事案例 篇九截止到20xx年10月,煮打哥重庆小面在全国的加盟店已经突破60家。
10月31日,经过两次预约,记者在煮打哥办公室见到了杨军,他刚从广东出差回来,长途飞行却并无疲态。看杨军第一眼,你却感觉他不像是做餐饮的。
航空公司、律师、事业单位统统不如创业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自生下来就不是为了好好消停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不属于未来,也不属于从前,他们仅属于当下。在这群人眼中,行动力高于一切。不巧,杨军正是属于这样一种人。
大学尚未毕业的时候杨军就不愿意每天过着‘醉生梦死’的安逸生活,变着法和朋友一起‘折腾’自己的事业。从服装生意到英语培训班,尽管成绩不太显着,但对于以后的创业之路来说可以算作是一个开端。
‘毕业后我进入深圳航空工作,2007年我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考取了全国律师执业资格证。”
然而律师这个让人羡慕的前途远大的工作,却并不是杨军的最爱,深圳也并不是他想唯一生活的城市。20xx年杨军辞职回到重庆,进入到中国福利彩票重庆总部,此前的经历让他在面对这份高压的工作时显得游刃有余。从福彩底层员工,一路走到管理层,对于他来说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之所以选择放弃航空公司、律师、事业单位等“高大上”工作来创业,杨军说这是源于自己从小心中就有一个关于英雄的梦想。但是由于盛世太平,实在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后来上了大学,他喜欢泡在图书馆,看了很多关于企业家的杂志,受到了很多创业思维的冲击,加之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喜欢‘折腾’的性格,于是当万事俱备机会来临时便果断决定投身到自主创业的大潮中去。
民以食为天,食以面为先
最开始,杨军也只是有创业这个念头,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去。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杨军接触并了解到重庆小面,具有敏感触觉的他立即发现了这其中的商机。
杨军说在全国而言,川渝口味的菜普遍被接受度都比较高。而民以食为天,食以面为先。加上因为《舌尖上的中国》更是将重庆小面带向了世界,对于很多常年游离在外地的重庆人来说,重庆小面是对于重庆最迫切的思念和回忆。
开了“孟非的小面”的着名主持人孟非曾在他的书中提到过:‘上次回重庆我特别想吃小面,一大清早在去机场的路上,我不停地念叨着,热情的司机为了满足我的愿望竟然带我到了机场附近的一个小镇上,找到了一家小面馆。我高兴坏了,热热乎乎的一碗小面吃下去,幸福感就在心里和胃里荡漾了一整天。’
很多人都慕名重庆小面,也想将其带回家乡作为一方特色。但是就像孟非说的,就算把所有的作料都原样给你,你自己也弄不出那种味儿。
市场空缺,果断进入
用天马行空四个字当做杨军的标签一点不为过,在他的世界观看来,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到不了的地方,只有找不到路的人。在所有常规之下,他总能找到突破口另辟蹊跷,进而找到一个全新的方向。
20xx年,重庆小面市场尚不健全,鱼龙混杂,什么样的培训商都有。可以说,当时几乎所有的加盟商都是由一个复制而成无数个的工业化产品。也因此,他们的模式总是惊人的相似。
‘说实话,我决定做重庆小面的时候已经不能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了。那时候的重庆小面培训市场虽然算不上饱和,却也不空缺。但我坚持要做,是因为我看到了当下市场存在的弊端。“
当时不管是做加盟还是做培训,大多数小面品牌都有一个方面做得不到位,那就是全流程服务。基本上加盟客户到重庆学完技术回去以后,品牌与客户的关系差不多就中断了,后期服务很少,这增加了客户创业失败的风险。而2015年开始不断有新开的重庆小面店倒闭,关门的新闻,其实就是这些店没有得到完善的创业服务的一个必然结果。
差异化服务奠定基础
有研究者根据20xx年和20xx上半年的行业大数据分析发现,咨询重庆小面加盟和培训的客户中,80%以上是初次创业,其中又有86%以上没有餐饮业从业经验。这两个因素叠加导致他们基本上都是门外汉。学到技术以后,开店成功几率也不高。”
杨军敏锐的抓住了这个市场机会。他从海尔集团、芒果网等企业挖来门店选址专家和企业运营经验丰富的人才,特别推出针对加盟客户的全流程全方位创业服务。
“我们的服务包括前置服务和后期支持。前置服务就是从选址开始,我们的工作人员就亲自上门考察介入,到门店装修、开业准备、菜单设计、开业活动等一系列服务都专人跟进,后期服务就是从财务分析、门店管理、平时活动促销、进销存管理等各方面提供服务。而且都是免费的。”
目前,行业里提供这么全面服务的品牌确实少之又少,派人亲自上门选址服务可能只有煮打哥唯一能做到。这些举措很快让杨军和他的品牌在行业立足,并且扶持了一批成功的加盟店。这些店又成为了他的活广告,帮助他进一步发展。
技术迭代不断优化
在产品技术方面,杨军花了半年的时间到处拜师学艺。其中有十年老店,也有新生但人气火爆的新店。杨军用自己的逻辑将所学到的比较零碎的知识点按照一碗面的成型归纳了一个时间上的逻辑顺序,再将其按框架编写成了行内第一本有关重庆小面的教学教材。
‘您觉得,是什么让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从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呢?’
‘脱颖而出谈不上,只是为了这个品牌,我们的确是花了很多精力和心血。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困难重重,口味时好时坏,品质一直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个bug也是想了很多办法,最后请一位国家特级调味师评委做我们的技术顾问,并且花了大价钱去解决供应链,这样技术基本成型。我们的小面技术从开始到现在经历了三次迭代。
做人比做面更重要
‘可能因为是后生晚辈,所以我们做事情必须要更用心一些。套用一句话,我没有先天优势,努力是我后天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所以面对我们的客户,我们讲究“真诚”二字。只要他们有需要,我们能做到,就尽量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我们的关注的不是今天有多少客户加盟,而是今天我们的加盟店盈利状况如何。其实加盟客户的拓展都是副产品,心思不要花在开拓新客户上,而是花在服务老客户上。你前面的做好了,其余客户加盟是顺水成章的事情。’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餐饮创业故事三个(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