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有关清明节的唯美散文2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清明节的唯美散文1但凡有人想起清明,总会记起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是它,带着人们的哀思,在一人又一人的心中吟唱!清明是我们纪念祖辈,哀悼沉思的日子。
清明节似乎总是与雨分不开的。这个清明节便是一个不下雨的雨天。
那是周二的上午,阳光明媚的清晨丝丝柔和的光照在我迷茫的脸上美妙极。但我的心中却充满哀思。我们迈着沉重又有些悲伤的步伐向祖辈的墓前走去。
终于到祖辈的墓前,我们所有的人都是肃然起敬,直立在他们的合墓前面。爸爸递给我一根已经燃烧起来的香,香在不时的向外冒着烟,那香味是那么的浓重,让我一闻到这样子的香味,马上显示出一副沮丧,而又难过的样子。我们所有的人的手里都拿着香,一起为在“九泉之下”的祖辈鞠一个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们对他们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转身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花篮,恭恭敬敬地放在他们的墓前。花篮里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篮上还有几根白色的带子死死的捆在花和花篮上。在几片绿叶的衬托下,更加显得庄重,而又肃穆。
我们拜完之后,就开始给在”九泉之下”的长辈烧阴间的钱,爷爷知道他们很会玩麻将,就多烧一些给他们,有一亿的,有两亿的,有一百万的大钞票,还跟他们说:"人人都有不要抢。”我虽不迷信这些,但不知怎么在这时也相信鬼神的存在。
在这熊熊的火焰之中,我陷入沉思。啊清明,有谁不会被这浓浓的思念之雨所感化,有谁不会思念自己已死去的祖祖辈辈。在这天,植物都是这么鲜艳。只有你能寄托我的思念。
清明节的唯美散文2我已经很久没有过清明节了。今早在朋友圈看到一段关于清明节的分享,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这段分享引发了自己对清明节的思考。清明节无法回家,以这样的方式来度过这个特别的节日,或许是个不错的尝试。
朋友圈的这段分享说:相传,清明节是晋文公为感谢重臣介子推当年的活命之恩,并告诫自己要完成“治国清明”的承诺而设立。“清明节的来历正是感恩,我们清明节上坟祭祀先祖,就是沿袭这种感恩的精神,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分享最后抛出了这个观点。不失为一个通情达理又明白晓畅的诠释,但又认为清明节的意义不止于此,我觉得。
清明节的寓意凝聚在祭祖扫墓的仪式中,我对于清明节的思考也聚焦在祭扫仪式上。
“仪式”往往包含了许多意义,“仪式”之所以能历久弥新,原因在于它镌刻着生命发展的烙印,这些烙印是无论沧海桑田、人世更迭也留在人们心底的。“仪式”随着血脉传承穿越时光,让后辈与祖先建立起联系。人有生死,但生命从未停息,未停息于一个一个的“仪式”传承之中。行走于茫茫宇宙是孤独的,如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人会感到莫大的恐慌。生活中的“仪式”,就是为了确立我们并非独自一人。
清明扫墓祭祖的仪式中镌刻了什么内容呢?纪念先祖,缅怀已逝的亲人,感恩先辈赐予我们的血脉,祈祷先人庇佑后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庄重的扫墓仪式中所寄托的。问题是,如果祭祖扫墓只有以上几层内容,怕是无法历经岁月的烟火仍有强大的感召力的。在那些我们能够诉说出来的愿望背后,应该还有一个更本质的渴望。这层渴望朋友圈的分享把它归纳为“感恩”,而我更认为是:人对生命的看重。
人从来不是作为单独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间,我们从先祖那里得到了家族的骨血,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家族奋斗的印记。不仅如此,我们还肩负着继续发展的使命,把血脉、志向传承给下一代。一次一次的祭祖、扫墓,其实是确认我们的身份和使命,促使羸弱的个体走向史诗般的壮阔;是告诉自己:我们正沿着先祖追寻的脚步,继续往前,去创造更伟大的生命。祭祖扫墓是给生命加持能量,让自己站在先祖的身旁看见生命无限的可能,去缔造新的传奇。
站在巍巍青山头,追思远去的亲人之后,吹着四月里的风,你的心里是否涨满了对生活的希望?我想我是这样的
清明节的唯美散文3天气阴沉沉的,好像会挤出水来。独自走在柏油马路上,唱着轻松的小调。风儿阵阵,杨树叶哗啦啦的响。湿润的空气中传来油菜花的清香,这香味真让人心旷神怡,果然,刚走了不久,眼前就出现了一丛又一丛的油菜花,鲜黄鲜黄,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那一团团簇拥着的花儿,在风中摇啊摇。哦!今天是清明节呀!清明节是一个祭奠亲人、踏青春游的日子,想着想着,我大步朝向林州的烈士陵园走去。这时,天空中飘来了丝丝细雨……
步入烈士陵园的大门,郁郁葱葱的树木挺拔的矗立着,丝毫没有因为这小雨而退缩。园中一片寂静,只听见清脆的鸟鸣声。
进入眼帘的是一座庄严神圣的纪念碑,它比周围的建筑高处几倍来,高高矗立着的它显得格外鲜明。纪念碑的正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闪闪发光的大字,显得格外醒目。走上青石铺成的台阶,就会有一股泥土的清香,之后就上了平台,平台上有石柱砌成的栏杆,之后是碑身,它的正面是题字,四周是雕刻的碑文,碑文上写了林州烈士英勇奋战的事迹。这周围有一圈浮雕,生动的再现了革命烈士战场上英勇奋战的情景。纪念碑的碑顶刻满了红星,它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可贵精神。虽然这座纪念碑的材质并不华丽,但是它整体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质。
纪念碑的周围放满了鲜花,我也把手中的鲜花,虔诚地放在纪念碑的大碑座上。此情此景,让我想起我们刚刚学过的一篇课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它写的是天安门城楼前的那一座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的纪念碑。那是毛**亲自题写的八个大字;那是毛**亲自起草、周**书写的150字碑文。不管我们身在哪里,只要想起那天安门城楼前的纪念碑,就会心生对祖国人民英雄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我又一次瞻仰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怀着激动的心情向一个烈士纪念馆走去。雨也慢慢停下来,空气刚刚接受了雨水的洗礼,一下子清新了许多。
来到纪念馆内,微微昏暗的灯光下陈列着当年的英雄事迹。这里还有一些革命烈士的遗物,有日记本、队的制服、立功的证书和喜报,那日记本里还保存着他们清晰的字迹。喜报如恶报,每一个牺牲的战士都值得我们去尊敬。来到一个板块前,上面是一些战士的光辉事迹———一行行触目惊心的数字无不牵动着人们的心弦:栗振林烈士,生于1930年,逝世于1952年;孙占元烈士,生于1925年,逝世于1952年……他们把年轻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这是一种多么慷慨的奉献啊!
在往下走,我怀着振奋的心情来到了孙占元烈士的纪念馆。门前是一座孙占元烈士的塑像,它手拿一支杆枪,用充满希望的目光眺向远方。塑像的脚下有几只雏菊和白色的花卉。进入馆内,我了解到,孙占元有一个饥寒的童年:他的家乡在临淇镇三弓水村,这是一个贫苦的家庭,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只剩下他和妹妹相依为命,他13岁顶门立户,直到他参加解放队伍,他才感受到了温暖,他屡次立下战功,是人民心中的精神支柱。我依依 ……此处隐藏21625个字……的那种联系,就是清明节的意义之一。
是呀,与清明节的那个深厚的联系,基于我们对老家祖辈的血缘与情感的联系,无论你身在哪里,落籍何处。当然,即便那些“老根”在城里的人,也是要在清明节祭祖的,但受条件限制,或受旧的风俗习惯影响已经很少了,比起乡下人对待清明节的重视就要淡然得多。
这些年,由官方举办的祭奠仪式方兴未艾,有祭奠黄帝,祭奠伏羲,祭奠神农,祭奠女娲,祭奠大禹,祭奠孔子的,等等吧,绝大多数活动也是选在清明节这一天举行的。清明祭祖,原本就是官方发起推动、民间响应传承、历史已很悠久的一个非常大众化的风俗习惯。无论是国祭,还是民吊,都与我们民族的根和我们个人的根有着直接的关系。
关于清明节的来历,大家都知道,与一个叫介子推的人有干系;关于清明节的许多诗歌,大家也知道,诸如清明时节雨纷纷之类。无论是官方祭奠始祖的宏大场面和煌煌祭文,还是民间祭祀父祖的传统行为和寻常表示,清明,这个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令,已经被我们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涂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是我们对于生命的一种觉悟、一种礼赞和一种敬畏,是人文高度发展而又保持着先贤哲思与国人特殊情感的宗教般的仪式,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同时也是每一个生命阶段,也包括我们,发自于灵魂深处的对已故先祖和亲人的追思与缅怀的个极其重要的节日。
无论作为生命群体,还是这个群体里单个的成员,那根生生不息的链条,把我们从亘古一直连到了现在,并且还将连向今后以至永远。这根链条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清明,在这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日子里,你就会真实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它是那么的无形,教你无处找寻,不得一见;它又是那么具体,总会使你内心觉得隐隐作痛,于不知不觉间就已经酸涩了鼻腔,潮湿了眼眶。
对于单个的人来说,人类的先祖,人文的始祖,他人的父祖,不是在清明节这一天都可以笼统一起来祭拜的。由于个体生命存在的时限,你记住的只是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者你家族里的因为某种缘由必须被你牢记的某个血缘亲人。你记住的只是那根长而又长的链条里的一环,或者两环三环。那根链条环环相扣,没有间断。你记住了其中的一环,或者两环三环,便也是记住了那根链条,以至于直到有一天,你也成了那根链条里的一环,被你的儿孙所记住。——清明,就是一个提醒你记住已故亲人的节令。
在清明时节,我们都要给已经亡故的亲人烧纸、放炮仗,敬献酒肉果蔬。我们深信,那些远去的亲人会在这一天,感知到我们的哀思,接收到我们的祭品,与我们一道共享他们已经不再享用的人间饮食福受。——清明,便是我们对已故亲人的一次探望,和已故亲人的一次小聚,与已故亲人的一次阖家团圆。
也许,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们关于已故亲人的许多记忆,会逐渐变得依稀模糊,零零星星。但那个亲人曾经说过的某句话,曾经有过的某个举动,或者某次的一颦一笑,总会被你忽然想起,总会在不经意间泛起你心中的涟漪,总会断断续续的出现在你的梦中。——清明,便是对你平时没有在意的这些情感思绪的一个小结,一次汇总,一瞬定格。
清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理解为我们与已故亲人情感相依的纽带,与已故亲人心灵沟通的桥梁,与已故亲人拉话家常的宴会,与已故亲人久别相望的等候,与已故亲人泪眼相迎的预约。
清明对于我们,还意味着,它是一部生命的史诗,一曲亲情的颂歌,一个凄婉的故事,一段美好的回忆,一次圣洁的朝拜,一声遥远的呼唤,一次心灵的洗礼,一个神圣的节日,一缕永恒的思念,一个无尽的话题,一句真挚的祝福,一个未了的心愿……
故人长已矣,亲情是永远。即便岁月多么冷酷,时间从不间断,但那无边的亲情,总是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如同花儿一般鲜艳,如同松柏一般长青,如同日月一般光明。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清明的定义,说千道万,归结到底,还是让我们刻骨铭心、终身感受、永远不能忘怀的两个字:亲情!
记住清明。记住亲人。记住亲情。——记住了这些,便是记住了我们的生命的由来,记住了我们的生命的历史,记住了我们的先辈曾经记住的也将被我们的后辈记住的一切。
更重要的是,记住依然健在的你的爷爷奶奶,你的爸爸妈妈,你的丈夫妻子,以及那些也把你记在心里的人。记住并珍视你现实今天所拥有的,正是清明这个特殊节令无数次给予我们的启迪,给予我们的一个代代相传香火不息的真谛。
清明节的唯美散文25来不及为三月划一个句号,便一头扎进了四月。万古人间四月天,或许此四月非彼四月,却真真都是一样的美好。柳树吐了新芽,鲜绿的叶子串在柳条儿上,随风一晃一晃的,洋洋着喜气。樟树也换了新碧的叶子,如伞一般一树一树地撑开,就那么恣意闯入眼帘。满眼满眼的新绿,满眼满眼的清明,世界忽然变得美好而可爱,甚至有几分淘气,就像那一荡一荡的柳条儿,格外叫人欢喜。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再过一阵子柳絮纷飞,若能去西湖看柳便好了。唯一一次西湖之行是十月,那会儿柳叶已旧,绿荷已残,好山好水都给人填满了,失了七分诗意。这会儿倒是想起了那首《渡情》中唱道: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叵耐一人不成行,那西湖三月飞絮只能憧憬了。
附近的公园有条小河,似乎叫东湖。此水非彼水,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且说这河边本就种了柳树,一到夏天,绿柳成荫,深得江南的风韵。不知什么时候这些柳树都被砍掉了,换种了其它树,真是可惜。本是柳与水相映成趣,这会儿是黯然无趣了。倒是花坛里的杜鹃开的艳艳的,只这粉色俗气了点,便不爱看。
说起花倒是令我想起山道旁的茶花,鲜红鲜红的,特别抢眼。每日早晨看上一眼,心情竟也亮堂了几分。山上的桃花前几日开得很好,这几日忽然都谢了,地上一片绯红,大抵是零落成泥碾作尘了。满树绯色忽然换了一身绿裳,郁郁葱葱着春的气息。清风过耳,鸟鸣入心。那晨光,那山色,惊艳了一个季节。
世间一片碧色,清凌凌的可爱,叫人动心,叫人沉醉。再有一两天便是二十节气中的清明了,这两个字真是深得万物神韵。陌上花开,山间莺飞,荡漾着春情。脱去厚重的冬衣,换上轻便的春裳,去寻花问柳把春闹,多好!然而,一丝若有似无的忧伤彷徨在心底不肯离去。为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亦是一个缅怀故人的时节。
清明上坟扫墓,乃是传统习俗。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先我们而去的亲朋,碧落黄泉永不相逢,留红尘陌上斯人独憔悴。那样的伤怀,我还不曾经历过,也就不能深切的体会。我知道,每年清明母亲会去外公坟上拜祭。一年又一年,不知怎么就成了些不大不小的数字,比如三十,比如四十。自然,这后面得加个年字。一抔黄土盛了母亲多少眼泪?又有多少心事悠悠跌落尘埃?或许,只有那山林那泥土懂得。
那些凄凉,那些断肠,或许都被岁月风干了。这世间的忧伤,谁又解得了?生死之局,或许只有时间能够打开。
这两日天气倒是好,晴空万里,春风和煦。想来,晚上是有好月亮的。奈何清明时节,这月色平添了几分黯然神伤。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小松岗,月如霜,人如飘絮花亦伤;十数载,三千年,但愿相别不相忘。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有关清明节的唯美散文2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